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江怡曼
近年来,中华财险发展一直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12月19日,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近日中华财险完成了60亿元规模资本补充债券的发行,期限为5+5年,票面年利率为2.47%。
对于此次资本补充债的发行情况,中华财险表示,此次参与认购的机构数量超70家,认购金额倍数达计划发行规模的3.6倍,预计后续将进一步提升中华财险的偿付能力充足率和资本实力。
据界面新闻记者了解,中华财险是继中国人寿、人保财险、太保寿险、新华保险等在内的12家险企之后,第13家成功发债的保险公司。截至目前,保险业年内发债总规模将达1096亿元。
第三季度净利润同比下降46.9%
公开资料显示,中华财险成立于2006年12月,是由原中华联合财产保险公司(以下称“原中华财险”)重组改制而来。
原中华财险的前身是我国第二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国有独资保险公司——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农牧业生产保险公司。2006年6月,原中华财险进行整体改制为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并于当年12月发起设立中华联合财险。但在公司发展过程中,由于依赖高昂的手续费激进扩张,数年之内,便陷入资不抵债濒临破产的边缘。
2012年3月,保险保障基金公司以60亿元资金对中华联合保险控股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华控股)进行接管和注资,2012年11月,中国东方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对中华控股注资78.1亿元,至此,中华控股注册资本金增至153.1亿元,中国东方控股51%,公司完成重组。
截至2024年6月末,中华财险注册资本146.40亿元,其中,中华联合集团持股占比87.93%,其余10家股东占比12.07%。公司控股股东为中华保险集团,实际控制人为中国东方。2023年,公司实现保险业务收入652.83亿元,市场占有率4.11%,在全国财险公司中排第5名。
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近年来,中华财险的保费规模呈现出“稳步增长”态势,但净利润增速状况并不稳定。从2013年到2023年,中华财险的保险业务收入从297.45亿元提升至652.83亿元,10年时间里实现了翻倍。但公司的净利润不升反降,2013年公司净利润为11.39亿元,而2022年为10.88亿元,2023年更是继续下降到6.73亿元。
进入2024年,今年第三季度,中华财险实现保险业务收入147.4亿元,同比增长5.1%。然而,净利润为7964.9万元,同比下降46.9%。
受信保业务“后遗症”影响
界面新闻记者还注意到,在保险业务端,中华财险的信用保证保险纠纷案件或对其当前经营业绩产生一定的影响。
12月4日,中华财险披露,公司因信用保证保险纠纷案件于今年11月收到浙江省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下达的民事判决书(2024浙01民终8642号),根据判决,辽宁分公司需支付保险理赔款、违约金及其他相关费用,合计支付金额预计超过人民币5000万元,超过该公司今年第三季度的净利润(7964万)约6成。
据悉,中华财险辽宁分公司与“杭州惠金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的诉讼可追溯至2019年,主要是因信保业务产生的律纠纷。2020年,中华财险辽宁分公司曾因不服杭州市上城区人民法院的民事裁定,向杭州市中级人民法院提起上诉,但被驳回,维持原裁定。
值得注意的是,杭州惠金作为放贷方,因未能如期收到贷款清偿款而起诉多家对贷款资产进行信用担保的险企,除了中华财险之外,还包括安心财险、长安责任险、亚太财险等。
在投资端,联合资信在评级报告中也指出,中华财险存在 “部分违约投资规模较大,且减值计提覆盖度不足”。
具体而言,联合资信指出,中华财险在投资端存在有部分违约资产,在资本市场违约事件频发、信用风险持续暴露的环境下,投资资产面临一定信用风险管理压力。
联合资信提到,从投资资产质量情况来看,近年来房地产行业系统性风险水平上升,中华财险部分底层资产涉及房地产行业的非标资产出现风险,由于该公司已采取抵质押措施,因此尚存一定的计提减值敞口;此外该公司积极化解存量风险,处置了部分不良非标资产,但存量违约资产规模仍较大。
联合资信还指出,从不良资产处置来看,2022年12月,中华财险向中国东方批量转让4笔不良资产,转让底价为11.03亿元;2023年,该公司根据法院裁定的以物抵债协议,处置了2笔不良资产,收回并按照抵债资产入账27.47亿元。截至2023年末,该公司违约投资资产本金共计34.07亿元,针对投资资产计提减值准备余额6.07亿元,减值计提对风险资产的覆盖程度有待提升。2024年以来,该公司新增了两笔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及信托计划违约,实质交易对手仍属房地产业,截至2024年6月末,该公司违约资产本金规模增长至46.82亿元,计提减值准备余额6.60亿元。考虑到该公司非标资产底层多涉及房产行业,抵质押物多涉及房产及在建工程,